“前几天有个50多年前的学生从东北给我打电话,他说50多年没见面,一辈子都忘不了您的教诲。”一段独特的翻译官经历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燕京大学被迫关闭,管先生从北京转辗成都、兰州,最后在兰州西北师范大学任体育教员。当时日军在中国的攻击重点是在西南,1942年底日本攻占了缅甸后,就切断了中国与外界的最后一条陆路通道(该路从昆明经滇缅公路至缅甸的腊戌,再经铁路到仰光)。美国为了帮助中国抗日,和中国、印度人民一起在云南和缅甸之间修筑了历史上著名的中印公路。这条公路又叫史蒂威公路,即以美国支援中国首席将领史蒂威将军命名。正是通过这条公路,美国将补给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境内。和战况危险的西南相比,兰州是比较安全的,但是面对紧张的局势,同时又因为受身边共青团员以及诸如丁玲等左派作家的影响,管先生决定捐躯赴国难,马革裹尸、战死沙场。于是,年轻的他打算只身离开兰州奔赴西南。就在这时,他的一个同学告诉他,美军给云南运来了一批装甲坦克,可是美国士兵在教中国士兵操作坦克时遇到了语言障碍,因此需要大量的翻译,所以建议他去那里。因为从小就在外教的指导下学习英语,管先生的英语水平一直很好,尤其是口语很流利。于是管先生即刻前往昆明。非常巧合的是,管先生的同学John Liu就是史蒂威将军的主要秘书,经他介绍管先生成为了史蒂威将军手下一名少将的翻译官。后来由于工作的需要还曾担任如张发奎等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翻译。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还曾想让管先生担任具体国民党内部官职,可是管先生毅然拒绝了。然而就是这段经历使得管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运动中都被扣上了“右倾”的帽子,成了斗争的对象,直到后来平反了才摘掉了“帽子”。谈起那段灰暗的日子,先生有些唏嘘,可是最后他坚定地说“我虽然是个党外人士,可是我是个爱国者!” 从小就表现出的体育天赋让他和体育结缘,后来又将对体育的热爱投入到体育教学研究、管理工作,管先生将一生都奉献给了体育事业。回首人生,管先生面带笑容地说:“Looking back without regret!” http://news.china-b.com/bjdx/436053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