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请点击此处并阅读说明
搜索
查看: 3391|回复: 0

转载——北京日报 深读周刊 古都版(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9 16: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猫 于 2014-5-29 17:12 编辑

二十五中与北京人艺

刘德铭


     坐落在灯市口大街上的北京市第二十五中与位于王府井大街延长线上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直线距离不足200米,同处在北京市文化核心区域内。一个是百年老校,一个是艺术圣殿,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濮存昕讲过,话剧艺术就是为知识分子服务的。您还别说,在北京人艺历史上的观众群里,就有一批像二十五中部分教师的固定观众群。绝不是附庸风雅,而是一种艺术享受,这也是作为教师自身修养的一种需要。
     作为一名教师,我在育英这片热土上,在周围文化氛围的熏陶下,首都剧场是我经常光顾的艺术殿堂之一。仅老版《茶馆》(于是之、蓝天野、郑榕几位老艺术家领衔)我就看过三次,估计有上百种剧目我都光顾过。那些年,人艺有了新戏,我基本上是在第一轮上演期间观看,绝不落后。
     说起1952年成立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任院长为戏剧大师曹禺先生。曹禺先生一生结过三次婚,而曹禺先生的原配夫人郑秀女士,则是当年贝满女中的学生、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我校任教的英语教师。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9月24日出生在天津,祖籍湖北潜江,母亲在曹禺出生的第3天便离开了人世。1928年9月,曹禺从南开中学毕业进入南开大学政治系学习。第二年,父亲万德尊因破产愤懑而死。此后,曹禺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学习。郑秀,1912年出生于南京,是一位标准的大家闺秀。父亲郑烈是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最高检察院的总检察长。初遇曹禺时的郑秀还是北京贝满女中的学生。和清华大学一样,当时的北京贝满女中也有演出话剧的传统。出于对话剧的爱好,1931年清华校庆那一天,郑秀和几个同学相约来清华看戏,就是这场偶然的戏剧演出,让郑秀遇见了自己一生中唯一的爱人——曹禺。
      1932年,郑秀考入了清华大学法律系。曹禺对郑秀的感情渐渐升温。1933年的暑假,曹禺和郑秀都没有回家,他们整天待在清华大学图书馆的阅览大厅里。在一张长桌边,俩人相对而坐。在这里,曹禺开始了被后人称作中国话剧开山之作的《雷雨》的创作。而郑秀在曹禺写完一页之后,便用工整娟秀的字迹重新誊写出来,她是《雷雨》的第一位读者。《雷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话剧的成熟。因为《雷雨》,曹禺一举成名,那一年曹禺才23岁。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和中国现代话剧史里,曹禺的贡献举足轻重,他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1937年冬,曹禺与郑秀在湖南长沙结婚。1950年,在中央戏剧学院的会议室,曹禺和郑秀正式宣布结束他们13年的婚姻生活。1989年8月,郑秀在北京逝世。1996年12月13日,曹禺逝世于北京。
      一场话剧,一段姻缘。两个人因话剧而相识,又因话剧而相知,在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以后,却又悄然分手。也许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曹禺和郑秀的爱情,就像曹禺创作的话剧舞台上的人物一样,充满了矛盾和戏剧冲突。
      除此以外,北京人艺已故著名导演刁光覃、夏淳,著名表演艺术家林连昆等均毕业于育英学校;“文革”结束以后,北京人艺排演话剧《救救我》(反映中学老师挽救失足女学生的故事),主演狄辛等艺术家曾到我校体验生活;徐帆等明星级演员到我校拍摄过影视作品;著名演员李婉芬、郑天玮分别于1993年、2001年应邀到我校参加主题教育活动;毕业于二十五中的校友还有:张万昆、朱小龙、郭斌、徐昂等。

<INPUT style="DISPLAY: none" name=titlecheckbox value=0 typ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心愿论坛 ( 京ICP备05069205号-2 )

GMT+8, 2024-3-29 09:42 , Processed in 0.03566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